当前位置:公文荟萃 > 公文范文 > 影片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

影片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

  他们高举着社会主义大旗,坚信着未来必将是赤旗的世界,为了中国的人民少有所教,老有所依,执着地以奋斗为目标扬起了风中那抹摇曳的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影片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影片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为之感慨,为之激动,为之震撼,心潮难平。

  视线,把我们拉回到100年前:黑暗的旧中国,满目苍夷,生灵涂炭。这部电视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共机关的刊物为时间线,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党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再现了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首的革命先驱,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为首的革命青年,为济世救民舍身取义、慷慨赴难的英雄壮举。革命先辈用实际行动,演绎了最“燃”的青春,展现了最热血的担当!

  观看《觉醒年代》,就像在读一部中国的革命历史。剧中一个个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其中,有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五四”运动领导者陈独秀,有敢为人先、为民发声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有一代国士、北大校长蔡元培,有“科学与民主”运动的旗手、文学巨匠鲁迅等。还有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革命烈士陈延年和陈乔年,他们热情满怀,又嫉恶如仇;他们善良厚道,又坚持原则……就是在父亲面前,也是从不认输、从不低头的“刺猬孩子”,最后,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的生命。

  观看《觉醒年代》,我一次次感动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100年来,我们的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进步史上写下了壮丽篇章。1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站在100年后的今天,我们是生于盛世、重任在肩的新一代。一定要牢记历史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先锋,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的坚定信念。

影片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二】

  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也许有人是这么想的:不就是革命剧吗,像这样的剧早就过时了。也没有像迪丽热巴,鹿晗那样红遍大街的大明星,老一辈的人看还行,年轻人碰都不会碰吧。但是我想,当他们看完这部剧后估计不会这么想了,反而会赞不绝口。这部剧讲的是中国人的觉醒,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关键,我们如今生活背后的腥风血雨。我认为它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去观看、学习。

  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郭心刚,他是本剧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人。一战后,中国弱无外交,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本应收回德国在x的主权,可这时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却不乐意了,说德国应将x交给日本。被人们简称为“巴黎和约”。这件事像一导火索,引燃了整个中国,陈独秀先生在文章里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的十四条宣言,全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得知此事的郭心刚竟一夜白头。在陈独秀和李大钊安慰下,郭心刚立即加入了由此次巴黎和约事件挑起的“五四运动”,却在游行时发病去世。临死前,郭心刚让他的好友等到x回来,到他的坟前告诉他和他父亲。

  其实当时有一点他们没注意到,当时中国95%以上都是农民,可他们的注意都是在工人阶级,这是很片面的。不过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最后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他们是中国最早觉醒的人,他们当中有的也是觉醒后最先死去的人。但是他们却唤醒了更多的人,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奋斗,最后获得了革命胜利。

影片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三】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来,无数中华优秀青年不约而同地走在了民族解放、民族复兴道路上,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完整、捍卫了民族的荣誉。今天我们站在伟大祖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思想,以时不我待、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的勇气,不断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爱国,“五四”精神的基本核心。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从此,“爱国”成为广大青年心中的永恒主题,至此在中国大地上迅速掀起了爱国救国的热潮,一大批优秀青年投身于爱国救国运动,如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张太雷、陈潭秋、瞿秋白、张闻天、周恩来、沈泽民等等,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指引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让我们继续以“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为指引,激励广大当代青年全身心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进步,“五四”精神的永恒主题。五四运动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需要进步的文化、进步的思想来指引中国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送来了进步的思想,在俄国革命的号召下,在列宁的号召之下,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号召下,大批赞成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进行了自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最彻底的文化革命,从此带领软弱的中国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实现了伟大祖国的伟大统一。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贫如洗的中国,经济落后、生产力落后,中国共产党人依然用进步的思想创立了改革开放,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实现了祖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当前,我们站在伟大祖国的新时代下,仍然需要进步、需要复兴,让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进步的思想指引广大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努力。

  民主,五四精神的时代特征。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的民主实践,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传统,“皇家就是国家,忠君就是报国。”近现代以来,西方列强步步紧逼,群众靠谁?靠皇帝?皇帝跑了;靠北洋政府?袁世凯倒了,段祺瑞、徐世昌等一拨又一拨,走马灯似的,都不行。所以,毛爷爷在1919年7月写下了《民众的大联合》,指出“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个“我们”就是民众。人民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从五四运动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诞生了人民当家作主。现在,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科学,五四精神的中国道路。五四运动的科学精神不仅仅是自然科学,更重要的是拯救中国、发展中国所探索的选择的道路的科学。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人民一直在探索什么样的救国方案、救国道路才能真正的让中国从水深火热中走向统一、走向富强、走向未来。经过检验资本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等道路在中国都行不通,只有马克思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逐步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认识、历史选择和现实胜利。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影片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四】

  《觉醒年代》燃起的这把火,从年初烧到现在依然热度不减,频频登上热搜和各种公众号,豆瓣评分现在是9.3。我二刷完三轮央视八套播出的这部电视剧,仍然心潮难平意犹未尽,有话要说。

  剧中人物,无论是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还是固守传统的辜鸿铭、林纾、黄侃和刘师培,都有各自的拥趸。有买《鲁迅全集》、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新青年》原版影印版和相关文创产品的;有千里迢迢来到x箭杆胡同20号陈独秀故居打卡的;也有观众自发来到x龙华烈士陵园、x肥西县延乔路路牌献上鲜花以及长短不一的跨时空来信告白的。总之,人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向一百多年前的先贤致敬,不一而足。

  《觉醒年代》和《清平乐》一样,呈现的是多层次的动态的时代群像。相较于陈李鲁胡的熠熠生辉恣意澎湃,我更关注的是保守派的辜林刘黄。他们虽然始终站在新思想的对立面,但君子和而不同,面对教育部官员的拉拢,他们不曾给予半分好脸严辞拒绝,而林纾更是始终要求要斗就光明正大地斗。他们的伦 理道德血脉教养,个个跨越唐宋,上溯先秦,尽显士子的凛然与风骨,同样令人敬佩。

  《觉醒年代》让我最有感触的就是——礼,鞠躬礼。

  鞠躬,原为祭祀之礼,形成于商朝。《论语·乡党》曰,“入公门,鞠躬如也”,“执圭,鞠躬如也”。根据杨伯峻先生的解释,这里的“鞠躬如也”,不能当“曲身”解,而是谨慎恭敬的样子,可见在正式场合(入朝廷、执礼器),孔夫子从来不敢怠慢。再一想,一个人只要怀有谨敬之心,必会颔首低眉、折叠身体,“形乎外,发于心”,鞠躬大概由此而来。辛亥革命废除跪拜礼后,鞠躬成为最平等的社交礼仪。那么,鞠躬礼到底有什么含义呢?它代表的是礼貌,是教养;是温柔中带着尊重,是自信中带着儒雅。

  鞠躬礼是剧中出现频率的礼仪,在任何关系任何场合中都随处可见:见面招呼,鞠躬;开口讲话,鞠躬;退避告辞,还是鞠躬……无论是师长弟子、同辈同僚、茶房工友、政敌对手之间,还是课堂上、校内外、办公室、大街上,抑或是总统府、仲甫先生家门口。尽管他们观点相悖,开口怒骂批评,或是大动肝火争吵不休时,依然能克制自己以礼相待,真是面面俱到地诠释了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君子礼仪,让我们能够看到礼仪之邦最后的模样,怎不令人心生向往。

  生而为人,当有光,是我看完《觉醒年代》之后,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的一句话。仲甫和守常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们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自是不必细说;鲁迅,作为刻画人性、世情的第一人,空前绝后,无人出其右者;胡适的名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当时是遭到了仲甫、守常先生的反对,然而隔着百年的时光回头看,他的主张会不会是另一种选择呢?这些中国现代最的革命家、思想大师、文学大师如同群星在剧集中闪耀,是我们凡夫俗子无法企及的,但生而为人当有光,即使微弱如萤火,也要把周围照亮。

  我想起了去年疫情时捐口罩的那位90后小伙郝进。他是x澧县城头山镇黄河村人,曾在口罩厂打工,但是工厂效益不好发不出工资,就拿出一批口罩抵工钱。他从新闻上得知x市疫情十分严重,口罩特别紧缺,就联系村里把家里的一万五千只口罩全都捐了。如果他以平时的价格把口罩卖掉也会缓解目前家里的困境,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说:“我不能发国难财,要让这批口罩物尽其用。”

  还有在前些天xx水灾中,涌现出的一幕幕自发的冒着极大危险的救人场景更是令我感动不已。

  在洪水滚滚的地铁里,面对死亡的威胁,所有男人就像《泰坦尼克号》中的角色一样,让老弱妇孺先走。而对对情侣,男生松开紧紧拉着女生的手,把生的希望留给心爱的人。一位女生,在水中跋涉了整整三个小时,全程都是陌生人拉着她,几次在她险些被洪水冲走时,也是周围的人死死拉着她,才走完这段平时二十分钟就能走完的路。

  有一对小夫妻带着刚出生13天的宝宝 来x看病,他们从医院出来后,看到雨越下越大,车也开不动了,怕有危险就抱着宝宝赶紧下车。正巧被附近一个餐馆的老板看到了,这位老板热心地把他们拉到店里,仅仅只是在几分钟之后,他们的车就被洪水淹没,然后漂在水面上。晚上,这一家人和老板一家人一起吃了顿热乎乎香喷喷的饺子,挤在一间不大的房子里,安稳而踏实地睡去。

  这样的凡人善举,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世间看似热闹,实则一片荒凉,那么,是什么支撑着我们活下去呢?是爱与希望。是啊,生而为人当有光,然后萤火汇聚成星河,把世间照亮……

影片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五】

  最近,我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我感慨万千。

  新生的中华民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不甘沉沦,一心想着救国,他们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并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才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彻底消灭旧中国,建设新中国。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史上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那么“南陈”与“北李”是如何认识,并走到一起的呢?他们的第一次交手,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剧中一开篇,就展现了陈独秀与李大钊相识的过程。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极具感染力。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看历史,年代感、画面感极强。剧情清晰勾勒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的人物刻画非常生动和形象,往往一出场,便令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谁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的担当。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理想抱负,积极投身于革新运动中,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奋发有为,积极探索,刻苦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wWw.Zmiw.cN转载请注明

影片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六】

  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题记

  看完老师布置的12集《觉醒年代》后,再次拾起笔来,想在此写写自己对这部影视剧的评价。觉醒年代是由于和伟,张桐,张晚意等一批没有流量的老戏骨主演的,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没有营销,没有热搜,没有词条,就是这么低调的,过了十多天,没有说教,没有无聊,没有为了献礼而拍摄的臭毛病,有的只是慢慢陈述那段历史,那段峥嵘岁月,讲述她从何而来,又为何而来?

  查找《觉醒年代》相关背景资料时,网页上各种声音众说纷纭,有说其演的不好,有说不符合历史的,这些都仅是表层的。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仅看一眼就这般评议它未免也太过跟风了吧,经典就是经典,毋庸置疑,在我看来这反而是一部值得我们全国上上下下的人都细细揣摩的影片。

  《觉醒年代》剧如其名,讲述的是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中国红船革命之间近十年的历史,短短十年,唤起了中国这沉睡了数百年的巨龙。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胡适,蔡公,鲁迅等人成为这期间中国人思想之启蒙,他们共同经营着新青年杂志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他们是光,照耀着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

  黑漆漆的“吃人”社会终于觉醒了。

  看剧的过程中,我被一些影片细节所打动,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讲话,“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一群日本留学生中斩钉截铁的他似乎象征着中国的意志。还有一幕尤为感人,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立志要靠自己谋取一片新天地,烈日炎炎下,衣衫褴褛的他和弟弟却要看人眼色,饱受折磨,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背上背着两三大袋粮食没站稳,倒了下来,就要被主子用皮鞭狠狠的抽打,一道道鲜红的血印折射出当时社会之腐败,处处充满酸臭味的吃人社会,平民老百姓过得连牲畜也不如,延年和乔年啃着发了霉的干窝窝头,身为哥哥的延年尽管生在黑暗中,却一心向阳,碗中的一只小蚂蚁也要将它放归自然,这要是放现在,蚂蚁早被人们碾死了。

  剧中无声胜有声的细节片段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但从这些英雄的革命先驱身上,我们都不难发现,它们爱才爱国,不畏惧牺牲,心系革命,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是中国14亿人共同的偶像。

  这部剧中涉及众多,革命社会底层的婚姻,友情等众多领域来自那个封建时期的韵味,只有细细揣摩才能悟出来,那时似乎每个人不论底层人士还是学术人士,都会有一场无奈的婚姻。

  伴随着共产党的成立,影片即将落幕,我想说的是,影片会落幕,而那段深入人心的历史永远都不会落幕。

  中国之觉醒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牺牲,是信念的坚守。

  谨以此片献给那些革命先驱者们,历史永存,国家腾飞,都源于你们的坚守。

影片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七】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

  我们并不缺乏无法纪念的历史,可我们却总是用吃喝玩乐来填满生活。所有的懒惰与怯懦,都是从忘记历史开始的,我们忘却了来之不易,也忘却了物力艰辛。

  文学和艺术创作最大的作用就是镌刻过去,启迪未来,《觉醒年代》,近些年难得的剧作了。一开篇,就一瞬间好像又回到了求学时故纸堆中描述的那些旧时旧事,那个距离我们最近的最远的历史,那个时代的一首悲怆史诗。总是感觉那个时代的人都充满了鲜亮明媚的人物性格,身处最为屈辱至暗的时刻,却能激情、沸腾、炽烈,好像地底的岩浆越是压迫越是要喷发,随着喷发流入闯入时代的冰流,激荡起满目热气,滚滚洪流,永远向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凭一腔孤勇,仍能勇往直前向东去,向西去,去尝试,以头颅,以青春,九死不悔,单单冠以猛士,尤不足述其慷慨。

  中国诸朝之变革,从来都不应该是华洋之变,古今之革。皆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非洗经伐髓,不可治之。

  读书人,太平医病,乱世医国,承天景命殷忧启圣。

  什么是美好啊?是一切耀眼,是颜色?是线条?是旋律?是,缺不全面。

  最好的美好是时代,是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里翻腾的所有英雄人物,是所有籍籍无名,是惊天动地,是润物无声,是喷涌的热血,是满怀的泪水,是老怀雄壮,是少年意气。

  中华之国,千年不坠,荣之,辱之,沉之,浮之,不气不馁,不惊不怯。

  乱世出英雄,因为他们的付出所以才换回了我们生活的安宁。

  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所以用最年轻的生命去谱写出最不平凡的一生,请记住这些人吧,这些我们称之为先烈的年轻人。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影片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八】

  暑期的时候,在姥姥家度暑假,跟着姥姥姥爷看了一部使我感慨良多、思绪万千的电视剧《觉醒年代》。

  在看这部剧之前,我无法相信,原来我生活的这个国家,曾经是那么混乱,封建。原来有一群人,他们毕生都在为救国奋斗,甚至牺牲。而我,对那个年代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学校作为课外知识的科普,寥寥几句概括了这场新文化运动。我根本不知道这场运动的那些人是谁,是怎样的人。

  印象深刻的就是鲁迅出场时,目睹“人血馒头”事件。第一次看时,我震惊了,当时的中国,群众思想是多么无知,会相信如此荒谬的事!看客的冷漠,社会的封建,令我沉思,也令我相信,在当时为什么会有人说出“这国,没法救了”的言论了。

  当剧中陈独秀先生的家门口被复古派贴满了辱骂性的纸张时,他的妻子高君曼一边撕着纸,一边擦拭着眼泪,却目光坚定地对他说:“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比谁都清楚,我如果因为这两三声就闻之落泪,那我就不是你要找的高君曼!”语气中充满信任。他们的这份爱情令我感动。

  最后,便是陈独秀先生送延年乔年出国时了。上一秒,这两个少年,背对阳光地踏上了去法国的邮轮。下一秒他们,脚底染着鲜血,蓬头垢面,伤痕累累,手脚上的铐镣随着一步步走动碰撞。在死亡面前,他们从未惧怕,在阴森的刑场上,他们目光坚定。陈延年,临刑前,宁死不跪被反动派乱刀砍死,年仅29岁。弟弟陈乔年,临刑前大吼道“就让我们的后辈,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这部剧播出后,为了纪念他们,x市的延桥路牌下摆满了鲜花,直行后便通往繁华大道。

  剧的后半段,先生们都陆续离开,看着每个人的平生简介,几句话概括了他们的一生。我竟然有些不舍。

  我想,我见过先生们,在书中,在过去,在未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zmiw.cn/html/11083.html
影片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